<p><strong>臺灣到底是「意外的國度」,還是「必然的國度」?<br /> ?介石、?經國、李登輝,可否稱得上是「意外的國父」?<br /> 臺灣的誕生,是中共、國民黨、美國、臺灣人等四方角力下的不完美妥協?<br /> 還是臺灣人民奮鬥的結果及?史的必然?</strong></p> <p> 「有『意外的國度』就會有『意外的國父』,一九七二年後,在現代臺灣的形塑過程中,?介石、?經國、李登輝都不自覺地扮演了某種國父角色。
」ーー汪浩</p> <p> 「現代臺灣」沒有一個明確的誕生日,甚至沒有一個名符其實的國名,它是在亞太國際關係格局大調整的背景下,經由?介石、?經國、李登輝幾代領導人,以及臺灣人民、中華人民共和國、美國四方的角力和妥協而形塑的。
在此過程中,我們一般認為兩?政府對?「打壓臺獨」,對外則堅持「反攻大陸」,但實情是否真是如此?</p> <p> 對此,《意外的國父》一書通過爬梳《?介石日記》、國家?案等相關文件,細膩分析從?介石、?經國到李登輝等主政者,他們於面對國際政治困境之際所訂立的國家戰略,在有意或無意之間,都造就了「臺灣的誕生」!</p> <p>** 【從對抗到自保】ーー?介石**<br /> 一九五○、六○年代,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兩相激烈對抗,甚至在毛澤東的主導下,發生兩次臺海危機。
然至一九七一年,面對聯合國「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權」此案,?介石試圖改變國家戰略,逐漸接受「兩個中國」,同時也把國防戰略從「反攻大陸」調整為「保衛臺灣」。
但?介石終遭美國尼克森政府背叛,中華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。
面對美國與中共改善關係的致命威脅,為了確保臺澎金馬不落入中共之手,?介石與逐漸主政的?經國,開始考量「一中一臺」的可能性,並確立「獨立自保」的新戰略,至此,兩?對中華民國的國家定位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轉變。
</p> <p>** 【從自保到獨立】ーー?經國**<br /> 一九七八年,美國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,並與中華民國斷交。
此時,?經國已放棄爭論「誰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」,轉而強調「中華民國是一主權獨立國家」,甚至在推動制定《臺灣關係法》的過程中,要求美國以「臺灣政府」稱呼「中華民國」。
在堅持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的同時,?經國也提倡「中華民國認同」與「臺灣認同」互相接納,亦即「中華民國就是臺灣,臺灣就是中華民國」。
</p> <p>** 【從獨立到對等】ーー李登輝**<br /> 一九九○年代,繼?經國之後主政的李登輝,繼續推動?經國以「對等地位」為原則的兩岸交流。
一九九九年,李登輝在提出「兩國論」時指出,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,從未統治過中華民國所轄的臺澎金馬,且「中華民國從一九一二年建立以來,一直都是主權獨立的國家,又在一九九一年的修憲後,兩岸關係定位在特殊的國與國關係,所以並沒有再宣布臺灣獨立的必要」,此論述不僅明確中臺的對等關係,同時也與?經國的「中華民國就是臺灣」此主張一脈相承。
</p> <p> *</p> <p> 時至今日,習近平如果想維持兩岸和平,那就應該突破「一個中國」的迷思,並認知到,自?介石?年以至?經國、李登輝,如何追求臺灣的「獨立自保」?如何堅持臺灣的「事實獨立」?陳水扁、馬英九、蔡英文等後續主政者的國家戰略又是如何承繼自此?而《意外的國父》一書就在於讓我們明瞭,從兩?到李登輝,都是強調「中華民國/臺灣主權獨立」、形塑「臺灣」的「國父」們!</p> <p><strong>名人推薦</strong></p> <p> 「對所有關心一九四九年前後臺灣?史、思索臺灣未來的本地讀者,乃至想要瞭解『臺灣人為什麼想?臺獨』的海外讀者來?,都會發現這本書讀起來趣味?然。
我誠摯地希望大家和我一樣對於這一本?類臺灣史的作品愛不釋手。
」ーー?克武(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)</p> <p> 「中華民國臺灣化,是一個被架構性地決定了的發展方向。
因此,我認為不宜過度強調『意外』……作為一個目前承乏國史館館務的人,我倒是很希望有更多像汪浩先生這種樂於利用國史館典藏之?案來做研究的?史愛好者,為?史做出更多元的詮釋。
」ーー?密察(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)</p> <p> ◎本書初版為八旗文化出版之《意外的國父》(2017.07)◎</p>画面が切り替わりますので、しばらくお待ち下さい。
※ご購入は、楽天kobo商品ページからお願いします。
※切り替わらない場合は、こちら をクリックして下さい。
※このページからは注文できません。